全文
  • 全文
  • 标题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法规规章
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南京市“十四五”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
2021-12-02【打印】

  2021年11月24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南京市“十四五”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宁政办发〔2021〕63 号),要求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认真组织实施。 

 

南京市“十四五”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

 

  为传承城市文明,发掘历史智慧,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南京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地方志在“全面建设人民满 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中的独特作用,根据《地方志 工作条例》《江苏省“十四五”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和《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全市地方志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依法治志,积极争创有全国影响力的方志品牌, 推动地方志事业全面发展。《南京年鉴》被市政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挂牌作战项目,先后被评为全国第一部副省级城市国家精品年鉴、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特等年鉴,同步编印《英文南京年鉴》和简本年鉴《南京印记》。二轮修志全面完成,共出版市区志 20 余部,镇村志 50 余部,积极推进 11 部中国、江苏名镇名村志的编纂工作,完成 8 卷本、450 余万字大型城市通史《南京通史》的编纂工作。编纂出版《南京历代名志导读》、南京传世名著、《南京稀见文献丛刊》系列,以及“一带一路”系列丛书——郑和专题等图书。方志资源研究利用、信息化与方志馆建设、方志文化宣传、方志理论研究以及队伍建设等协调发展。同时,全市地方志事业也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和困难,

  主要是:方志文化的影响力还不够大,部分区地方志机构编制人员和经费不足等。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 2035 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为地方志事业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全市地方志工作要继续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准确把握机遇和挑战,明确在新发展阶段中的目标任务,科学规划,积极创新,不断推进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 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关于地方 志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 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人民群众文化需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全市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提供方志支持。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健全党领导地方志工作的体制机制,确保党在地方志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地方志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指导、政治引领和组织保障。

  坚持正确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地方志工作,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把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工作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编修和开发利用地方志成果,以丰富、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服务新南京建设。

  坚持依法治志。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地方志的各项法规, 增强依法治志意识,完善依法治志制度。市、区地方志工作机 构要依法履行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本行政区域内地方志工 作职责,加强编纂业务工作。

  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创新地方志体例体裁,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地方志事业发展全过程,坚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实事求是、存真求实。正确处理质量与进度的关系,严把政治关、史实关、体例关、文字关、保密关、出版关,编纂出版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精品佳志。

  坚持修志为用。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理念,拓宽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领域,以地方志的视角阐释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提升服务大局能力,为城市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智力支持。

  (三)发展目标

  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立足新时代地方志工作的职责使命,创建品牌,打造精品,争当一流。到 2025 年,编纂出版一批延续文化脉络、不负时代、传之久远的志、鉴、史精品佳作,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一批历史文化精品,不断提升地方志资源研究利用水平和方志文化传播能力,强化地方志理论研究和地方志质量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地方志人才队伍。全面建立方志编纂体系、方志理论研究体系、方志资源开发利用体系、方志文化传播体系、方志人才队伍体系“五位一体”的地方志事业发展综合体系,全市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新跨越,确保南京地方志工作走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

  三、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聚焦主责主业,打造精品力作

  1.全面启动新一轮修志工作。根据国家、省、市要求,适时启动新一轮市、区地方志书编修工作。全面总结上轮修志工 作经验,认真做好新一轮修志的组织管理、运作模式、续修方 式、体例篇目等方面的研究论证,为新一轮修志做好组织发动、编纂方案和篇目大纲拟定、全市资料长编编写、业务培训等准 备工作。

  2.全力争创全域精品年鉴地区。培育年鉴编纂、质量保障、人才培养、资源开发利用一体化的南京年鉴事业发展综合体系, 争创全域精品年鉴地区。以完成市政府挂图作战任务为重点, 强化年鉴精品意识,打造方志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南京年鉴》《英文南京年鉴》和《南京印记》(双月刊)的质量和影响力, 面向国际,服务南京,推介南京。适应全媒体融合发展趋势, 试创“手机年鉴”形式,形成中英文版并重、大小载体互鉴、传统和互联网融合发展新格局。坚持市、区综合年鉴一年一鉴, 公开出版。鼓励编纂部门年鉴、行业年鉴、乡镇年鉴、功能区 年鉴等,推动有条件的区争创国家精品年鉴。充分发挥南京都 市圈年鉴工作联席会议的平台作用,加强都市圈年鉴工作交流, 服务南京都市圈建设。

  3.协调推进史志编纂工作。深化《南京通史》编纂成果,

  组织编写《南京简史》,彰显南京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魅力。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当代,编纂出版《南京援藏援疆建设志》《南 京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等主题志书;继续推进名镇名村志的 编纂工作,完成《湖熟镇志》《汤山镇志》《石塘村志》等中国、江苏名镇名村志的验收出版。加强对开展志书编纂工作的行业、部门、单位等的业务指导和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编 纂乡镇(街道)、村(社区)志,以及部门、行业等专业志。

  (二)挖掘方志资源,服务经济发展

  4.深入开展地情资料研究整理工作。实施南京历代名志点校出版工程,系统整理、点校南京历代名志,完成《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洪武京城图志》等旧志的点校出版工作。继续编辑出版《金陵全书》“史料编”和“文献编”,以及“南京稀见文献丛刊”系列丛书。组织编写《南京历史文化干部读本》,帮助各级干部了解、学习南京的历史文化知识。围绕“服务中心、宣传南京”的办刊宗旨,坚持贴近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贴近南京方志工作,贴近南京古都特色“三个贴近”,抓住重大历史节点,用好、用活方志资源,高质量办好《南京史志》杂志(季刊)。加强区域地情资料研究利用工作,积极编纂 出版有区域特色的地情资料读本。

  5.不断提高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坚持“古为今用、

  小为大用、便民实用、融合通用”,积极拓展地方志工作思路和工作领域,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美丽古都建设、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方志 工作优势,记录历史,资政辅治。推进南京历史人文资源影像 化、数字化建设,留住文化的根脉与记忆。实施省、市、区三 级联动,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宣传教育为主题,开展“跟着方志学党史”活动,推动方志文 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建立“方志南京”图书角,至 2025 年,全市总量达到 100 个。

  (三)传播方志文化,提升方志影响

  6.全方位开展方志文化传播工作。围绕城市传播能力提升, 加强南京历史地情和方志文化的传播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方志文化产品。打造“志说南京”“南京方志大讲堂”等方志文化传播品牌,举办南京历史文化知识竞赛、庆祝市地方志 办公室成立 40 周年等系列活动。定期召开媒体座谈会、新闻发布会等,大力宣传方志工作,鼓励和倡导全社会知志、读志、用志。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南京地方志网站及“方志南京”微信公众号、微博、紫金号等新媒体建设,推动“互联网+地方志”模式建设,实现方志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强化阵地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现实经济社会热点问题,依托方志文化独特优势,以漫画、音频、短视频等形式推出专题化、系列化的体现城市精神、引领时代风尚的精品力作,不断提高方志新媒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满足广大市民对方志文化的多样性需求。

  7.着力提升方志馆建设水平。坚持开放办馆理念,服务博物馆之城建设,加强馆际合作,有效整合区域内历史文化资源, 构筑市、区两级地情、史料馆网络集群。加强地方志资源建设, 拓展珍稀资料收(征)集范围和渠道,不断丰富和开发馆藏资 源,将方志(地情)馆建成地情资料收藏展示和地情研究咨询中心。加快开发地方志智汇型“南京数字方志馆”资源共享平台和全文数据库建设,逐步实现地方志数据、信息、图书、专 家等资源的融合,为人民群众提供地方志资源在线阅读、网络 移动视听等多种特色功能服务。运用数字化技术,升级改造“方志南京”展陈馆内容和形式,用方志语言向社会讲好“南京故事”。加强市方志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学生地方志志愿者服务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方志文化进校园活动,开设教育专栏,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特色主题活动,使方志馆成为服务 青少年的方志驿站。

  (四)坚持守正固本,夯实发展基础

  8.深化地方志理论研究工作。充分发挥市地方志学会载体作用,整合社会资源,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有关机构和文史专家、地情爱好者和文化传承人,积极参与地方志工作。力争将地方志专项课题纳入全市社科规划课题,大力推进多层次、多形式的方志理论、特色历史文化、地情文化研究和学术交流,开阔研究视野,提升工作水平。

  9.加强地方志质量建设。严格执行《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等有关要求,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品牌意识、质量意识,按照打造精品志鉴的要求,妥善处理好编纂进度与质量的关系。规范志鉴编纂流程,创新编纂方法,实现编纂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强化志书审查验收制度,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评审方法,严把质量关,按照国家和江苏省有关规定开展全市优秀志书、年鉴和地情书等评比活动,支持和鼓励优秀志鉴争创国家和省级精品志书、精品年鉴。

  10.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着眼固本强基,努力建立一支政

  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奉献精神,与新时代地方志事业 发展相匹配、专兼职相结合的地方志人才队伍。健全和完善地 方志专家库,广泛吸纳各类专家学者参与地方志工作。探索地 方志人才引进、培养等机制、措施,引进热爱方志事业、高素 质的中青年力量加入修志编鉴队伍。完善教育培训制度,鼓励、支持地方志工作人员接受专业继续教育。加强市、区地方志工作机构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地方志干部跨部门、跨行业挂职交流,培养复合型人才。激励实干创新,积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实施保障

  (一)组织保障。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 管、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体制。坚持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各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政府工 作任务,确保“认识、领导、机构、编制、经费、设施、规划、 工作”八到位。健全各区地方志工作机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要与其有效履行职能、顺利开展工作的要求相适应,按照德 才兼备原则和专业要求,配齐配强地方志工作机构和人员。各 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地方志 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法治保障。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江苏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健全完善《南京市地方志书评审验收办法》《南京市地方志档案归档管理制度》等地方志工作有关的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地方志工作的法治化水平。面向社会广泛宣传有关地方志的法规、规章,大力营造依法治志的社会氛围。

  (三)制度保障。健全地方志工作机构主导、社会各界有序参与的途径和方式。加强督促检查,健全和完善目标考核责任制、督查通报制,强化责任落实。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信用建设,完善地方志工作评估激励机制,表彰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与个人。

  (四)经费保障。将地方志事业所需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加大对地方志项目经费的支持力度,建立同地区经济发展相匹配的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地方志工作条件和图书资料收藏保管条件,切实保障修志、编鉴、出版、科研、开发利用、信息化建设、方志馆建设、资料文献保存等工作。

  (五)宣传保障。创新形式,大力宣传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地方志工作者在服务南京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成绩、新贡献。挖掘地方志资源的现实价值,广泛利用融媒体,推出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宣传精品,提高方志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COPYRIGHT © WWW.DIFANGZHI.CN

京ICP备08002157号-7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2号

方志中国微信

TOP

导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