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 全文
  • 标题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江苏自然资源年鉴》编纂经验
2021-11-02【打印】

  原标题:仅用五年就从创办到一等奖,《江苏自然资源年鉴》是如何做到的? 

  对省域自然资源现状、动态变化、制度演进及管理成效成果的连续性记载,是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需求与供给的最基础性省情文献资料。加强自然资源文献资料保护开发利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料文献体系是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新时代构建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十三五”以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贯彻落实国家、省、部史志年鉴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行业实际,持续开展史志年鉴编纂实践探索,经过五年多坚持不懈努力,在建立可持续的资料文献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编纂缘起 

  自然资源是发展之基、生态之源、民生之本,加强“山水田林湖草沙”统一管理和有效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肩负着对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自然资源要素实行“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主要履职部门之一。江苏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自然资源管理工作走出了一条“优空间、护资源、促发展”的创新发展之路。 

  2008年,江苏省启动第二轮《江苏省志》编修,其中《资源志》涵盖了首轮省志土地、地质、矿产、测绘、林业等分志的内容,2017年,《江苏省志·资源志》出版。 

  在编纂出版省志分志的同时,全省国土资源系统还分别编纂了省第二轮志书编纂出版计划中涉及自然资源行业的省志丛书《土地管理志》《地质矿产志》《测绘志》等,形成了省国土系统志书系列。鉴于 20年一修的第二轮省志专业志成果对指导现实工作和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长期以来反映江苏自然资源行业的权威性、现实性、综合性的文献资料缺少有效载体,从事自然资源管理、教育科研等领域的人员对之又有着比较强烈的现实需求,因此建立自然资源文献资料载体,健全体系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显得非常紧迫。2017年 4月,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后改为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向全省行业发出《关于加强全省国土资源史志年鉴工作的通知》,对全省系统加强史志年鉴工作进行了统筹规划和制度设计,提出了目标、任务和举措,在健全组织机构、加强人才配备、加大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保障,强调以年鉴形式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和宣传全省自然资源行业改革创新发展的成果,尽快补齐短板,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 

  二、实践探索 

  2017年首部《江苏国土资源年鉴》编纂出版,2019年因机构改革更名为《江苏自然资源年鉴》,迄今持续编纂并公开出版了 2017、2018、2019、2020四卷共计287.5万字,2021卷正在编纂过程中。年鉴出版后实行免费赠阅,赠阅对象为全省自然资源行业市县(区)局,上级领导、兄弟省(市)自然资源厅局和江苏省级兄弟厅局、高校科研机构等。 

  在《江苏自然资源年鉴》编纂过程中,省自然资源厅坚持系统谋划有效推进。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保障支持,将年鉴编辑部与厅信息中心政务服务部合署办公,既方便编辑与供稿人员的联系沟通,也实现了政务管理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同时合理利用场地设施建设了在全国行业中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史志年鉴资料室,收集了近千册行业史志年鉴成果、省级机关、地方综合年鉴史志年鉴样本,为加强学习、借鉴和研究,促进全省自然资源省情资料保护开发利用,提升史志年鉴编纂水平打下了基础。 

  厅史志办对年鉴工作组织建设、业务建设、制度建设、质量标准建设、资料建设、发行宣传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具体指导。年鉴编辑部制订了审稿、编纂校对标准、编校流程、稿酬标准及支付等制度,建设供稿队伍、发行单位及联系人网络机制,同时与江苏人民出版社通力配合,共同严把政治关、业务关和文字关,实行出版物全流程规范化管理,确保编纂出版质量。 

  《江苏自然资源年鉴》编纂 5年以来,坚持创新,探索彰显行业特色。2017卷创刊号,结合行业实际和部门职能,在自然资源部史志办专家的指导下,框架结构设计、组稿和编纂出版迈开了步伐,但还处于探索阶段,基本框架设计注重从省级自然资源管理职能定位和实际出发,比较粗线条地设计了篇目、类目、分目三个主要结构层次,以行业管理文献种类归属和权重定篇目,以对应的内设机构职能事权为类目,再以行使具体事权层阶和种属类型定分目,以条目为记述最基本单位。组稿仅限于省级事权管理记载,设区市采取简述记略方式;2018卷,鉴于省以下垂直管理的体制,实现了省市县区局组稿全覆盖,开始收录《江苏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对江苏境内国家地质公园作了集中展示;2019卷,适应机构改革自然资源管理新职能,全面记载机构改革、职能整合的大事要事特事,提升年鉴内容系统性、科学性,开始收录《江苏海洋发展公报》《江苏海洋灾害监测报告》等文献,加入了江苏自然资源省情概述、新中国成立 70周年生态文明建设简述、海洋林业科普宣传等内容;2020卷,对封面和版式进行了创新设计和持续探索,增加了自然资源科学教育方面成果的展示,力求做到年鉴内容和形式“既有气质又有颜值”。 

  2021卷,着重全面客观准确记载“十三五”江苏自然资源行业的改革创新发展成果,设置 136个类目,将省地质勘查局、华东有色金属勘查局、省林业局“十三五”工作成果纳入年鉴记载范围,收录全国统一新口径自然资源管理的 24张统计表,增强年鉴的现实性和权威性,将全省国土空间全域整治和生态修复成果作为重点进行组稿和编排。在不断推进自然资源年鉴记载要素的全面性、完整性、时代性、年度性、稳定性、地方性和多样性等方面持续开展创新探索。 

  三、效应影响 

  《江苏自然资源年鉴》的编纂出版填补了江苏省自然资源行业,包括土地、地质矿产、海洋、林业、测绘、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自成立以来,没有编纂出版行业大型权威性综合性年度性资料性工具书的空白,通过年鉴载体对行业改革创新发展的重大事项和成果进行全面、完整记载,开创自然资源省情文献资料工作的新局面,对促进自然资源管理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社会效应方面,编纂出版《江苏自然资源年鉴》的根本目的是在于运用,利用年鉴这一优秀的文献资料载体,发挥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功能,提升江苏自然资源管理水平,推进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作用,是编纂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编辑部将开展学术咨询和成果拓展运用作为日常性工作,主动走进基层贴近读者,与基层局所、直属单位、机关处室局、学会协会的工作人员,省内知名高校和自然资源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关于自然资源年鉴知识生产和信息供给的需求,问寻提升办鉴水平的办法和策略。 

  2019年 12月,编辑部在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土地管理)学院开展了学鉴用鉴活动;2021年 1月,面向行业读者和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自然资源专业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开展年鉴问卷调查,回收近 200份问卷调查表,通过咨询和问卷的分析研究,调整年鉴框架结构和组稿重点,最大限度地实现年鉴社会功效,得到了专家学者和基层工作者的好评。从回收问卷反馈情况来看,将近 52%的接受问卷的管理工作者、科技工作者都认为《江苏自然资源年鉴》是他们了解权威信息、开展工作和提升综合素养非常有价值的连续性工具书,很多干部和高校专家学者将年鉴放在案头以便随时查阅。年鉴在自然资源专业院校系图书馆、资料室在校研究生、本科借鉴频率也不断上升,成了他们搞课题研究和完成毕业论文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在年鉴影响力方面,5年来,《江苏自然资源年鉴》的编纂质量、出版质量、编纂时效、年鉴出版发行后的影响和有效利用等方面得到了自然资源部领导、部办公厅、部史志办、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和社会及媒体的肯定和关注。从全国自然资源行业来看,《江苏自然资源年鉴》编纂出版质量和时效处于领先位置,安徽、福建、重庆等地的自然资源厅专门来人来电学习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办鉴经验。自然资源部史志办 2018年在重庆召开的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史志年鉴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自然资源部领导讲话中对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年鉴工作给予肯定。 

  2020年 12月,自然资源部史志办主要负责人到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检查指导史志年鉴工作,对《江苏自然资源年鉴》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表示将在全国行业进行推广江苏经验。2020年 10月,省地方志办公室通报全省年鉴质量评审结果,《江苏自然资源年鉴(2019)》获年鉴评审二等奖,在参评省级专业年鉴中位居第一方阵。2021年 7月,省地方志办公室领导来省自然资源厅指导年鉴工作,对《江苏自然资源年鉴》编纂出版工作给予了肯定和鼓励。《中国自然资源报》、《新华日报》、江苏省政府网站、自然资源部网站、《中国年鉴发展报告》等连续报道了《江苏自然资源年鉴》相关信息;2019年 12月,《中国年鉴研究》发表了年鉴编辑人员的学术论文《基于政府信息周期理论的自然资源年鉴编纂研究——以〈江苏自然资源年鉴〉为例》,论文运用政府信息周期理论的原理机制对运用年鉴这一优秀载体,促进自然资源政务信息保护开发利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自然资源史志年鉴理论学术研究迈开了步伐。 

  《江苏自然资源年鉴》逐渐成为展示江苏自然资源行业工作成果、软实力的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四、对策展望 

  经过 5年的实践,《江苏自然资源年鉴》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江苏自然资源年鉴》编纂工作现仍属于探索阶段,相比国内行业和省级优秀的专业年鉴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年鉴框架结构与机构职能对应性过强,文献筛选提炼加工精细化程度不高,拓展空间非常大;二是年鉴社会应用面还不够宽,偏重于记载省级行政管理,而来自于基层的、科学教育技术和行业管理方面典型经验的内容偏少;三是编纂人才匮乏,编纂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供稿队伍不稳定,每年由于岗位调整“新手上路”供稿人员占总供稿人员的 60%以上,培训保障措施和条件亟待跟上等。 

  面向“十四五”,自然资源部和江苏省自然资源厅高度重视史志年鉴工作,省级专业部门可持续资料文献体系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锚定新目标,构建新体系 

  根据《自然资源部“十四五”史志年鉴规划》《江苏省“十四五”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行业实际,以系统性思维对行业资料文献体系建设进行长远的制度设计。发挥省市县自然资源行业垂直管理优势,以省厅为龙头,率先实现省级资料文献体系建设全国行业领先目标,以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方式,形成上下合力,指导和推市县局区资料文献建设工作。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对全省行业资料文献建设的目标、任务,实施编纂、汇交、质量标准、成果应用,及机构、经费和人员保障等制度进行战略性设计并统一组织实施。特别强调开展行业资料文献体系建设的理论创新研究。开展高校、省级机关兄弟厅局、外省厅年鉴编辑部咨询和学习交流工作,主动对标找差,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开展相关学术理论研究探讨和交流活动,鼓励编纂人员将编纂工作实践探索上升为理论研究成果,多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全国和江苏省地方志学会主办的学术活动,与知名高校历史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开展联合课题研究。 

  (二)拓展新领域,彰显新特色 

  推进自然资源文献资料可持续发展新探索,加强史志鉴编纂的融合,为自然资源史志编纂打好基础。以自然资源文献资料室建设为抓手,建成具有首创意义的全国行业首家“自然资源行业发展历史研究室”。汇集土地、矿产、海洋、测绘、林业、城乡规划等全要素史志年鉴成果,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科学管理,持续开展市县区相关成果汇集。 

  (三)加大再投入,管理上台阶 

  引进吸引编纂专业人才,加强全系统供稿人员的培训,提升编纂人员、供稿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建立健全比较完整系统的自然资源年鉴编辑制度,进一步优化组稿—编审—出版—发行—利用流程环节。 

  (作者简介:黄河清,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江苏自然资源年鉴》执行副主编、总纂稿人、编辑部主任,江苏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政务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来源:《江苏地方志》2021年第5期)

COPYRIGHT © WWW.DIFANGZHI.CN

京ICP备08002157号-7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2号

方志中国微信

TOP

导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