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县地处浙江南端,坐拥山海之便利,融古城、非遗与工业遗存于一体,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文旅大县。近年来,苍南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创成多个高等级景区,2024年游客量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9.65亿元,连续六年跻身全国县域旅游百强。在这一过程中,地方志不仅为文旅发展提供了历史依据,更成为苍南文旅融合的重要媒介。
依志复旧,重现“世界矾都”辉煌。矾山镇地处浙江省苍南县,辖区内明矾矿储量约占全国80%,世界的60%,是浙南历史最悠久的矿山集镇。矾山镇的明矾开采历史可追溯至明洪武年间。弘治《温州府志》载:“矾,平阳宋阳山有之;素无人采,近民得其法,取石细捣,提炼而成,清者为明矾,浊者为白矾。”这是地方志上有关矾矿开采、生产最早的文字记载,这段记载明确了温州矾矿的起源。首轮《苍南县志》记载:清乾隆九年(1744),苏州人首先在今矾山镇西数里地方,建立第一座固定式矾窑,矿石经焙烧一日二夜,再以三天水浸,一百天风化,然后溶解结晶。至此,炼矾过程增加“浸出”和“风化”两道工序,形成“煅烧—浸出—风化—溶解—结晶”五道工序。二轮《苍南县志》进一步梳理了矾矿的文化脉络,记载了矾山老街格局、矿工生活习俗及“矾雕技艺”等非遗内容。
明矾业的大发展,吸引了众多以明矾业为生的工人散居于现福德湾村内,慢慢形成了工业化聚集村落,其中,福德湾域内的矾矿炼矾旧址最为令人称奇。福德湾村是集浙南山地民居与工业采矾、炼矾文化于一体的浙江省工业遗产代表。2005年,矾山籍有识之士提出建设世界矾都矿山公园的设想,引起强烈反响。2009年至今,苍南县依托志书指引,持续推动矾矿转型,采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发展工业文旅融合模式,福德湾村工业区的空间格局、街巷尺度、文物古迹、建筑特色,延续了历史文化脉络,该村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等荣誉,矾矿遗址于2024年12月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百年工矿焕发新生。
明弘治《温州府志》有关矾矿的记载(林子周摄)
据志筑城,再现海防古镇风采。金乡卫城与蒲壮所城是苍南海防文化的重要载体。明万历《温州府志·兵卫志》明确记载:“蒲门所,在金乡卫南五十里,洪武二十年建,城周五百三十丈,高二丈。”清乾隆《平阳县志》亦载:“金乡卫下辖蒲门所、壮士所,屯兵五千”,并提及“军户世袭、耕战结合”的制度。这些记载为复原卫所城池、瓮城、校场、军户祠堂等提供了权威依据。文旅部门依志重建或修复了金乡卫城一亭二阁三牌坊、四门五所六庵堂、七井八巷九顶桥、十字街口大仓桥等场景,使游客可触摸明代抗倭历史,感受“军民一家、耕战结合”的生存智慧。
清咸丰丁巳年(1857)绘制的金乡卫城图(夏正华摄)
金乡卫城望京门(金乡镇供图)
循志兴村,活化碗窑古韵记忆。碗窑村的保护与开发深深植根于方志记载。民国《平阳县志》记载:“烧造之业最早者,为南港三十七都蕉滩,清雍正年间(1723—1735),夏、施、巫三姓首创为之,有十二窑,产值约银圆八万。”由于蕉滩以碗业著名,故又名“碗窑”。据《巫氏宗谱》称,至清中后期,有18条阶级窑(含2~3条当地人称蛇仔窑的龙窑)烧制瓷器,作坊车间数百间,水碓、泥寮数十座。志书明确了村落自明始建、清代鼎盛的发展脉络,为修复龙窑遗址、水碓作坊、明清古民居及瓷商老街提供了历史蓝图。如今,碗窑村已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传统制瓷工艺得以活态传承,古村焕发新生。
碗窑古村(苍南县旅投集团供图)
碗窑古村中的古龙窑(苍南县文广旅体局供图)
以志为笔,绘就山海文旅新卷。在苍南,“中国东海岸1号公路”(168黄金海岸线)的规划与文化溯源,深深植根于历代方志的详实记载。康熙《平阳县志》中记载:“旧制沿海台、寨、烽堠凡三十六处。台四、寨八、堠二十四。”清晰勾勒出明代海防体系的空间格局。古籍中亦载:“沿海村落多倚山筑寨,渔盐并利,民习水性”,还原了传统滨海聚落的生产生活图景。炎亭是苍南县著名渔乡,拥有丰富的江蟹资源,素以“浙南蟹乡”著称,《温州府志》记载: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朝廷下旨在炎亭“屯扎人员,建通衢,捕御蟹,专供御用”。在这些志书反复书写与强化的文化符号支撑下,文旅部门提炼出了金乡卫城、蒲壮所城、炎亭海鲜、渔寮沙滩等旅游IP,推出的苍南十大精品旅游线路中,168黄金海岸风情自驾游线路火爆全网,获评全国首批国家旅游公路、长三角体育旅游精品项目。
清乾隆《平阳县志》地图(苍南县地方志研究室供图)
苍南168黄金海岸线(苍南县文广旅体局供图)
秉志研策,赋能文旅发展新格局。苍南县地方志研究室与史志学会持续深化地情研究,编纂《苍南史志》《苍南历史文化村落》等地情读本,为旅游宣传与导游培训提供权威素材。在《整合桥莒线人文资源,推进我县文旅大循环对策研究》等重点课题中,史志学者系统挖掘分水关、鹅峰书院、平水王周凯、桥墩月饼传说等资源,提出“红色专线”“状元专线”“武圣专线”“美食专线”等主题线路,构建“人文+滨海”双轮驱动格局,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方志是苍南文旅发展的根脉所系、灵魂所依。通过系统挖掘、整理与转化志书资源,苍南将历史记忆转化为旅游产品,使文化底蕴成为可感可触的体验。未来,苍南将继续依托方志智慧,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更具辨识度的“山海苍南”文化金名片。
(作者:贾媛媛、杨邦昌;供稿:苍南县地方志研究室)
(来源:“方志浙江”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