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 全文
  • 标题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 > 学术活动
2005年年鉴研究综述
2008-04-08【打印】

年鉴的个性化和地域特色顾兆丰《县市年鉴个性化问题刍议》(《巴蜀史志》第4期)从框架结构、篇章安排、内容编写、图表选用、版式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年鉴的个性化问题。杨海峰《谈年鉴如何展示个性化——以<南宁年鉴(2004)>》为例(《广西地方志》第2期)分析了《南宁年鉴(2004)》在框架结构、内容编写、图表选用等方面的个性化特征。温书义、李长山《地方综合年鉴突出地方特色六要》(《志与鉴》第1期、《年鉴信息与研究》第3期)认为,地方综合年鉴把握好地方特色,应做到六点,即注重发掘、注重把握本地域独有的特点;必须全面准确地反映一个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进展;要记述好最重要、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时代本质的东西;年鉴的框架结构要在逐年调整中不断优化;在图片彩页的编排上要设计出最能体现本地特色并能充分展示自身特点的框架;必须增加稿源征集渠道,走多渠道资料征集之路。姚震《浅谈强化地方综合年鉴的区域特色》(《年鉴信息与研究》第2期)围绕年鉴框架设计、栏目设置、年鉴内容的表现形式、条目的组织等方面,提出了强化地方年鉴区域特色的具体措施。

年鉴质量农应忠《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的忧思与对策》(《广西地方志》第1期)指出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质量现状存在着栏目设置模式化、条目名称抽象化、记述方法总结化、撰写内容功绩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就如何提高年鉴编纂质量提出了对策。邹登礼、马祥民《“四个到位”是提升年鉴质量的有效途径》(《年鉴信息与研究》第2期)认为,管理机制到位是确保年鉴质量的基本前提,责任制度到位是确保年鉴质量的重要保障,编撰队伍到位是确保年鉴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编审要求的严格到位是确保年鉴质量的关键环节。哈幸陵《浅议年鉴精品的含义》(《年鉴信息与研究》第6期)提出年鉴要成为精品不仅仅是外观上的“精”,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精”,即精致、精选、精确。“精致”,指的是年鉴框架的“精心构致”;“精选”指的是年鉴内容的“精心选材”;“精确”指的是年鉴编辑校对的“精确无误。”郭永余《打造精品,推动年鉴事业持续发展》(《年鉴信息与研究》第2期)认为,打造精品年鉴要做到:完善栏目框架,稳中求变;更新条目结构,创新内容;适应社会需要,扩大信息含量。王荣方、纪晓华《关于年鉴品牌生成的三个问题》(《年鉴信息与研究》第2期)论述了年鉴品牌生成的基本条件、内在要求和传播机制。

框架设计及栏目设置刘春龙《创设个性化、特色化年鉴框架的思考》(《年鉴信息与研究》第2期、《扬州史志》第1期)认为,创设个性化、特色化的年鉴框架,应抓住发展中心,突出重点,显现地方特色;把握时代脉搏,找准热点,展现时代特色;挖掘大事要闻,凸现亮点,彰显年度特色。董忠《综合年鉴框架创新的几点思考——兼谈<连云港年鉴>框架的创新》(《年鉴信息与研究》第4期)结合《连云港年鉴》的编纂,探讨了年鉴框架创新的前提、原则和重点。杨子建《市县年鉴人物栏目设置琐谈》(《中国地方志》第8期)认为市县年鉴的人物栏目以采用传记式、简介式、名表式、名单式四种形式为好,并提出了入选四种形式人物的标准。吴义龙《地方年鉴栏目设置说》(《江西方志》第4期)认为地方年鉴的栏目设置,要新、要特、要巧,要压缩水份,要有地方气息,要有大事、特事、奇事、新事聚焦,不要搞平均主义;常规性栏目不可少,但要设置突出本栏目特征的类目,把行业特色、部门(单位)特性准确地展示出来。

资料收集陈华文《如何做好年鉴资料收集工作》(《湖湘春秋》第4期)阐述了年鉴资料收集工作的要求,提出了强化年鉴资料收集工作的措施,即建设一直高素质的年鉴撰稿队伍;加强年鉴资料的积累;广辟资料信息渠道;逐步实现年鉴资料积累的现代化。李迎春《对地方综合年鉴流动性资料的思考》(《年鉴信息与研究》第2期)从框架设置、内容选取、版式装帧三个方面探讨了年鉴流动性资料的选取。冯虹《年鉴资料工作的与时俱进》(《年鉴信息与研究》第5期)探讨了资料在年鉴中的作用、年鉴资料信息的搜集范围以及年鉴资料信息的搜集渠道。张芝慧《做好年鉴信息收集工作的四个方面》(《年鉴信息与研究》第2期)提出做好年鉴信息收集工作的四个方面,即开阔年鉴信息的收集视野,拓展年鉴信息的收集渠道,提高年鉴信息的收集能力,加强年鉴信息收集的基础建设。洪运玖《关于年鉴资料的搜集、整理与鉴别》(《上海志鉴》第4期)探讨了年鉴资料中文献资料、口碑资料、实物资料的搜集、整理与鉴别。

内容记述梅森《如何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年鉴的基本内容和特色内容的关系》(《上海志鉴》第5期)认为,年鉴的基本内容与特色内容、基本类目与特色类目相辅相成。基本内容类目是年鉴的基础,以保持记载对象的全面、系统、稳定、连续和可比,同时以特色内容、类目为辅助,以反映时代、地域和年度特色。杨正宏《年鉴记述政治文明建设初探》(《年鉴信息与研究》第2期)论述了年鉴记述政治文明建设的必要性、记述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容及记述政治文明建设的表现形式。范宗兴《对年鉴记述非公有制经济资料的几点建议》(《年鉴信息与研究》第4期)认为年鉴记述非公有制经济内容,要正确理解非公有制经济内涵,掌握好统计上划分非公有制经济成分规定,处理好非公有制经济年鉴框架结构设计,组织好非公有制经济年鉴资料征集和条目内容。俞成伟《对年鉴记载地方文献的几点认识》(《年鉴信息与研究》第3期)认为,年鉴应负起记载地方文献的责任,逐年把本地区公开出版、内部出版的各类资料记录下来,并采用著录提要的记述方式,把重要出版物的大旨要义、相关参数记录下来,便于读者研究参考。周庆平《年鉴人物应该血肉丰满》(《年鉴信息与研究》第3期)认为年鉴记述人物既要有时代特征又要有个性特征,摄取资料应该细致,应掌握有关人物的第一手资料。刘业林《城市年鉴记述人物的思考》(《年鉴信息与研究》第4期)认为,年鉴记述人物,要科学制定人物的收录标准和范围,记述人物的方法要灵活多样。

条目撰写孙铎《浅谈地方综合年鉴条目之特点》(《江苏地方志》第3期)提出,地方综合年鉴在编撰中应注意年鉴条目的资料性、规范性、完整性、写实性、简洁性、独立性、类从性、创新性等特点。许家康《年鉴条目编写概论》(《广西地方志》第2期)概括了年鉴条目的形式特点和内容特点,条目选题选材原则和方法,条目写作的基本要求。郭永余、罗昌林《略谈如何写好年鉴综合性条目》(《福建史志》第2期)认为,撰写年鉴综合性条目要反映全貌;要归纳出年度的特点,写出年度发生的大事、要事、新事和突出的成绩;要列举反映当年经济变化发展的数字,并与上年相比较。刘念宇《浅议年鉴专题性条目标题的撰写》(《广东史志视窗》第6期)以《东莞年鉴(2005)》为例,指出专题性年鉴条目标题要简洁、明白、生动。刘建平《年鉴条目标题的确定及其语法结构的分析与研究》(《年鉴信息与研究》第3期)概括了拟定年鉴条目标题的原则,分析了年鉴条目标题(短语)的语法结构形式和句法结构的转换。此外,对年鉴条目的撰写进行分析探讨的还有:华蕾《利用网络编写教育年鉴综合性条目———<北京教育年鉴>案例研究》(《中国地方志》第8期)、郭建群《怎样写好年鉴概况条目》(《志与鉴》第3期)、郝玲《谈年鉴条目标题的特性》(《新疆地方志》第3期)、张芳斌《关于年鉴条目的设立纂写和其资料征集及编辑工作》(《陕西史志》第6期)、郭承富《关于年鉴条目编辑中的几个问题》(《陕西史志》第6期)等。

年鉴的图、表、录、索引吕志毅《图照在地方年鉴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地方志》第3期)认为,图照是年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年鉴体裁之一,其地位和作用是文字等其他形式无法替代的。地方年鉴图照按类别可分为地图、统计图、照片和线条图等。年鉴所配图照应与相关文字同步,实事求是,版面清洁,标准统一,并注明完整的图照信息。配图比例以图文并重为佳。黄仲一《年鉴中图片的作用与把握》(《中国地方志》第3期)分析了年鉴图片的表现形式、图片的作用以及年鉴编辑对图片的处理。朱志峰《志鉴图片编辑技巧》(《广东史志视窗》第2期)探讨了彩页栏目的设置,图片的选录、编辑及收集。沈思睿《图文并重力求创新——小议地方综合年鉴的图片编辑》(《年鉴信息与研究》第6期)强调了突图片对于年鉴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年鉴中反映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新貌、人文景观的彩色照片,串文照片以及广告宣传彩页的编辑。李阳《浅谈地方综合年鉴卷首彩页的编辑》(《年鉴信息与研究》第3期)认为,要充分认识到卷首彩页的重要性,卷首彩页以突出公益性为宜,开设专栏是卷首彩页一种较好的表现手法。杨帆《刍议年鉴中的图表》(《新疆地方志》第3期)概述了年鉴图表的种类、在年鉴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图表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柴伟梁《年鉴“附录”内容的调查与思考》(《年鉴信息与研究》第6期)通过调查比较不同级别的年鉴,认为各种年鉴“附录”内容虽然纷繁多样,但也有共性的一面。文章归纳了年鉴“附录”内容的不同种类,指出选取“附录”应慎重,不能随意载入。

葛永庆《年鉴索引及其编纂实践》(《年鉴信息与研究》第5期)认为索引是

年鉴全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介绍了索引的功能和作用、索引的结构和体例以及年鉴索引编制程序和方法,剖析了年鉴索引编制中存在的一些弊病。朱晓京《年鉴索引的制作及要领》(《年鉴信息与研究》第6期)介绍了年鉴索引制作要领及索引款目制作程序和方法。

专业年鉴编纂吕惠聪《关于创新企业年鉴编纂的思考》(《年鉴信息与研究》第3期)认为创新关系到企业年鉴的发展和前途,指出与时俱进是年鉴创新的关键,精选精编是年鉴创新的重点,强化服务是年鉴创新的核心。王爱敏《把握企业动态推动年鉴创新》(《新疆地方志》第4期)结合《西北石油年鉴》的编纂,认为企业年鉴创新应做到:企业年鉴框架必须反映企业发展的,特别是反映企业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问题;组稿也应通过多种渠道,拓宽年鉴供稿平台;条目撰写和选题严防千篇一律;运用新载体,提高年鉴的使用率。陈立民《编好企业年鉴应注意的几点要求》(《黑龙江史志》第5期)提出企业年鉴编纂应体现全、新、精、特、鉴等五点要求,并围绕五点要求进行了论述。

邹雪花《浅谈》(《年鉴信息与研究》第5期)提出铁路年鉴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一要观念更新,认识到位,调整编辑思路;二要改变“等米下锅”的被动组稿方式;三要以自修为主、培训为辅,不断提高编辑素质;四要注意年鉴资料的有机结合,保证年鉴的实用价值、存史价值。陈淑玉《铁路年鉴应设置预测性内容》(《年鉴信息与研究》第3期)论述了铁路年鉴设置预测性内容的必要性、增设预测性内容的范围、预测性内容的质量标准、预测性内容的资料来源以及铁路年鉴收录预测性内容的编排。

吴增三《谈军事年鉴的文体和文风》(《黑龙江史志》第3期)认为,军事年鉴的文体是以说明文为主兼有记叙文的一种文体,它的特点是述而不作,直陈其事,不加议论和抒情;资料浓缩,言简意赅。军事年鉴的文风首要的要求是简洁朴实,不能使用套语,不要夸饰和溢美之辞,资料要翔实可靠,数据要准确,要多让事实和资料说话。其《谈军事年鉴专题性条目的撰写方法》(《黑龙江史志》第2期)一文则探讨了军事年鉴专题性条目的理论要素、撰写方法及在撰写中应注意的问题。

年鉴队伍建设杨帆《关于年鉴人才建设的新思考》(《广西地方志》第3期)认为,年鉴事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关键靠人才、靠队伍。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应考虑:更新年鉴人才观念,创新年鉴选拔人才机制,加强年鉴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作用,建立健全保障和奖励机制,加强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袁欣、罗秋林《年鉴编辑要强化五种意识》(《年鉴信息与研究》第2期)认为年鉴编辑要强化责任意识、精品意识、形象意识、创新意识和效率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此外,对年鉴编辑队伍建设进行探讨的还有:李忠山《浅议年鉴编辑的市场意识》(《年鉴信息与研究》第4期)、黄琥《年鉴编辑应当具备的四种素质》(《年鉴信息与研究》第6期)、王惠敏《新形势下企业年鉴编辑素质之我见》(《年鉴信息与研究》第6期)、杨帆《强化年鉴编辑的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福建史志》第3期)、张孝明《论年鉴编撰与编辑素质》(《沧桑》第4期)等。

2005年,年鉴工作者还对年鉴的指导思想、年鉴的发展创新、年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年鉴信息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COPYRIGHT © WWW.DIFANGZHI.CN

京ICP备08002157号-7 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国家方志馆)主办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2号

方志中国微信

TOP

导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