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北五省区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方志工作协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6年10月12日)
冀祥德
尊敬的夏红民副省长,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再次参加西北地区地方志工作协作会议。西北五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通过举办这种区域性联席会议,搭建互学互鉴、互帮互助的平台,齐心聚力,共同推动西北地区地方志工作科学发展,这是值得推广的好思路、好模式、好做法。本届会议地点选择在既是丝绸之路交通要道,又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敦煌,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地方史志事业”为主题展开研讨,充分体现出西北方志人的时代意识、开放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必将进一步展示地方志的巨大价值,提升地方志工作的社会影响力。首先,我谨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中指办),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一直关心支持地方志工作的甘肃省委、省政府表示衷心感谢!向出席会议的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西北地区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表示诚挚问候和崇高敬意!
上一届西北地区地方志工作协作会是2015年8月5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的,我代表中指办参加了会议并与青海省的地方志工作者代表进行了座谈。一年多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西北地区的地方志工作。继伟光组长、培林常务副组长2014年6月在兰州主持召开甘青宁三省区地方志工作座谈会,培林常务副组长2014年8月参加在西安召开的首届西北地区地方志工作协作会并对陕西省地方志工作进行调研之后,去年10月,赵芮书记陪同培林常务副组长又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工作调研;今年8月,我陪同伟光组长到新疆克拉玛依、和田等地调研地方志工作,上个月陪同培林常务副组长到青海、宁夏调研,了解《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贯彻落实情况。去年和今年9月,中指办分别在银川和兰州举办了全国地方综合年鉴编纂高级研修班和第六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开展这些活动,充分表明中指组和中指办是将西北地区地方志工作放在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来考量的,也表明对西北地区方志人是满怀期待的。
一年多来,西北五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负重托,紧紧围绕《规划纲要》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尤其是紧紧扣住“两全”目标的如期完成,以西北人特有的胆识和豪情,主动作为,谋划有方,攻坚克难,成绩巨大,一些工作还走在全国前列,打造出了地方志工作的西北特色。
比如,陕西省印发了本省的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继续推动《陕西通志》《西部大开发陕西志》《陕西历代旧志文库》三项方志工程,通过比赛选拔出十大修志能手,建立起全省地方志专家库。甘肃省印发本省的地方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新一届省地方史志办领导班子思路新、力度大,采取有效措施督促省志编纂,加大对市县志业务指导的工作力度,努力扩大市县两级综合年鉴编纂的覆盖面,各项工作突飞猛进。青海省将地方志工作纳入本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印发全省地方志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建立了二轮志书编修督促机制,启动了第二批特色志编纂工作、旧志整理项目及志鉴数字化工程,建立了对市州级年鉴的审稿机制。宁夏回族自治区完成《宁夏通志》的编纂出版和《宁夏旧方志集成》的整理出版,实现了自治区、市、县三级综合年鉴编纂的全覆盖,《宁夏地方史话丛书》编写取得丰硕成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相继对地方志工作作出批示,印发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强力推动第二轮修志和年鉴编纂工作,翻译出版维吾尔文字的志书和年鉴,以迎接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为契机,组织编纂《新疆地情通览》和《新疆大事记》,利用地方志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服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完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志》送审稿的审查验收工作,努力抓好《兵团年鉴》的创新发展和师团两级综合年鉴的创办和编校质量。以上所列举的这些成绩,虽然仅仅是丰富多彩的西北地区地方志工作的一部分,但已经足够表明西北五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地方志工作正在蒸蒸日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强大的后劲。
当前,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地方志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重要批示。其中,在我看来,2014年4月,李克强总理“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的批示,是对新时期地方志事业的新定位;2015年12月,李克强总理“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的批示,是对当代地方志工作者的新定位;李克强对地方志事业和地方志工作者的定位,为地方志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方志人树立自信、敢于担当提供了动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广大地方志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地方志事业进入高位运行态势。西北地区也是喜讯不断、好事连连,一方面中央不断加大对西北地区的投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深入推进;另一方面西北各省区党委、政府对地方志工作日益重视,不断出台支持地方志工作的政策。古人讲,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西北各地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抢抓机遇,善于借力,发挥优势,拉长短板,实现地方志工作的新突破。借此机会,我谈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勉。
第一,要全面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确保“两全”目标按期完成。《规划纲要》是国务院对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也是向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下达的工作指令,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地方各级政府有责任、有义务贯彻落实好《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提出了方志编修、年鉴编纂、地方史编写、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信息化建设、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方志文化传播等11项任务,而中心任务就是志鉴的“两全”目标,即到2020年,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编纂出版的全覆盖。
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作为本级政府管理地方志工作的部门,必然承担着完成这些任务的职责。其中,如期实现“两全”目标,是全国地方志系统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献礼,更是地方志工作者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立下的军令状,是政治硬指标、硬任务,决不能借口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拖延时间,大打折扣,甚至使其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目前来看,西北地区因为受经济发展水平、人才相对匮乏等方面的限制,按时实现“两全”目标的困难会多一些,这就需要各地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地方志工作者付出更多更艰辛的努力。西北五省区的省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勇于承担使命,真正履职尽责,围绕“两全”目标,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建立倒逼机制,加强对省志编修和市县两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督促检查,确保和全国其他省区市同步实现“两全”目标。当然,抓编修进度也不能忽视志鉴质量,没有质量的进度只能是一串毫无意义的数字符号,进度和质量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协同共进。
第二,要配合实施中指办推出的“十大工程”,抓实抓好民族地区与贫困地区志书出版资助工程。中指办根据《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研究推出全国地方志“十大工程”,作为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各项目标任务的主要抓手。“十大工程”内容丰富,涵盖面宽广,包括民族地区与贫困地区志书出版资助工程、中国志书精品工程、中国年鉴精品工程、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全国地方志“一体两翼”用志工程、全国信息方志与数字方志建设工程、方志馆研究建设及全国地方志专业出版基地建设工程、中国地方志学科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方志文化走向世界工程。一年多来,在伟光组长、培林常务副组长的关心下,经过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广大地方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十大工程”有的即将启动实施,有的已经启动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比如,第一批纳入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的11部志书已经公开出版,中指办于今年5月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中国名镇志丛书出版座谈会暨中国名镇论坛,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即将在本月底正式启动,计划明年隆重举办第一批中国名村志丛书出版座谈会暨中国名村论坛。全国地方志“一体两翼”用志工程的《中国地情报告》正在优化篇目,计划明年举办《中国地情报告》出版座谈会暨中国地情论坛;《中国方志发展报告(2015)》已经出版,《中国年鉴发展报告(2016)》已经进入编辑阶段。作为全国信息方志与数字方志建设工程的中国方志网、中国地情网与方志中国微信公众平台已经开通运行,《中国方志》报正式创刊。作为方志馆研究建设及全国地方志专业出版基地建设工程的国家方志馆“方志中国”展览已经开展,“魅力中国”展览进入深化设计阶段。刘延东副总理在2015年12月29日接见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模范代表时指出:“回顾浩瀚的人类历史长河,审视世界不同文明的源流演变,我国历代先贤圣哲通过修史修志,以文字记述为主要形式,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之伟大。”她提出“要通过学术交流与合作,推介高质量地方志成果,充分展示地方志的当代价值和恒久魅力,展示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服务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的过去,更好理解中国的现在和未来。”为此,按照《规划纲要》要求,中指办近期要启动中国方志文化走向世界工程,加强与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学术交流,弘扬光大方志文化。
当前,“十大工程”在全国地方志系统的知晓度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西北五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积极参与、给予支持,其中重中之重是稳妥推进民族地区与贫困地区志书出版资助工程。中指办启动民族地区与贫困地区志书出版资助工程,是根据伟光组长在甘青宁地方志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指示作出的重要决策。经过多方争取,财政部每年以项目的形式给予经费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也从出版项目经费中给予一定的资助,目的是要帮助西部地区解决志书出版中的实际困难。西北各省区要继续加大对该工程的宣传力度,符合条件的,可以按照中指办制定的方案逐级进行申报,真正发挥这项工程在如期实现“两全”目标中的效力。待条件成熟后,中指办还要启动民族地区与贫困地区年鉴出版资助工程,加大对西北地区地方志工作的援助力度。
第三,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志,用法治手段解决地方志工作面临的困难。《规划纲要》在依法治志的大背景下,明确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志的原则,这个“法”,既包括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根本法、基本法,也包括《地方志工作条例》和《规划纲要》特别法。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的要求,编鉴修志作为地方政府的一项“法定职责”,约束性非常强,不是想做或不想做的工作,而是必须完成好的法定工作职责。《规划纲要》强调:国家地方志工作机构依法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全国地方志工作;省、市、县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依法履行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职责。所以,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紧紧扣住这些规定,注重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来思考谋划《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要以《条例》和《规划纲要》为依据,让主管领导明白当地党委、政府应当担负的法定职责,努力争得他们的关心和重视;要争取人大、政府法制部门和政府督察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定期开展执法监督检查或行政督察,解决地方志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等问题,督促如期完成任务,尤其是“两全”目标任务。
我在调研中发现,各地的工作实践也充分证明,凡是依法治志力度大的地方,“一纳入、八到位”就会落到实处,实际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地方志工作就能做得风生水起、生机勃勃;凡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或者对法视而不见的地方,就会出现缺机构、缺人员、缺经费的“三缺”现象,甚至产生无机构、无人员、无经费的“三无”极端情况,地方志工作就会比较滞后、落后。
毋庸讳言,西北地区地方志工作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尤其是“两全”目标的实现压力很大,其原因主要是依法治志没有完全到位,地方各级政府未能很好地履行抓地方志工作的主体责任。现在,国务院颁布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已经10年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规划纲要》已经1年多了,西北五省区也相继出台了各自的地方志工作法规规章,所以,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注重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来思考谋划工作,要敢于找领导,反复找、反复讲,让主管领导明白地方志工作是官职、官责,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记录当代、泽被后世的神圣事业,努力争得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关心和重视;要争取人大、政府法制部门和政府督察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定期开展执法监督检查或行政督察,解决机构不健全、编制紧缺、人员不到位、经费不足等问题。地方志工作机构自身也要建立督促检查制度,依照《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要求,对所属地区、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进行督办检查。
第四,要善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做到以有为谋有位。地方志工作机构最大的优势就是熟悉当地历史文化、熟知当地情况,掌握的最宝贵资源就是志书、年鉴等地情资料和各种历史文献资料。我们要善于利用这种优势,开发好地方志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服务。现在,全国地方志系统在探索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做法,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涌现出不少的创新和亮点。一年多来,中指办为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组织编辑了《中华家训精编100则》和《中国古代为官箴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启动了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通过编纂出版历史文化名镇志、经济强镇志、特色镇志,力求在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留下乡音、记住乡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7月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申报编纂11卷近3000万字的《中国抗日战争志》,已由全国社科规划办作为抗日研究重大工程立项,近期将组织方志界、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正式启动;为配合我国维护南海主权的斗争,计划于今年年底在海南举办南海论坛,启动《南海志》和《三沙市志》编纂,向世界宣示:南海主权,有志为证。各地也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有的为当地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有的通过举办历史文献展览提高当地知名度,有的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资料,有的为旅游开发提供历史依据,有的利用地方志成果帮助招商引资,这些举措展示了地方志工作的价值,促使当地党委政府更加重视、社会更加认可地方志工作,相应地也提升了地方志工作机构的知名度和话语权。
西北地区的地方志工作要想突破困境,让冷部门热起来,让冷事业火起来,逐步摆脱被边缘化的尴尬局面,必须做好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这篇大文章,把地方志工作放在各地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中,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创新的成果,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好,为社会各界服务好。西北地区有灿烂的文化遗产,有丰厚的文化积淀,也有很好的工作基础,相信这篇大文章一定能做得更精彩。这届协作会议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着眼点,就抓住了西北地区地方志工作服务大局的“牛鼻子”,可以预见,利用地方志工作机构的资源和优势,扣住这个主题做下去,西北地区的地方志工作一定会大有起色、大有前途。
以上几点意见,是我对西北地区地方志工作的一些思考,在这届会议上提出来,供大家讨论思考。当然,做好地方志工作,还有队伍建设、理论建设、信息化建设、方志馆建设等问题,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详谈了。
今天早晨,我在宾馆门前的敦煌景观大道跑步时,一边呼吸敦煌新鲜的空气,一边感受敦煌独特的文化,一边欣赏道路两旁的风景。我注意到耸立在道路两旁的路灯杆上,还有“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宣传标语:“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共享机遇,共迎挑战”。我颇有感慨,我们今天召开的“西北五省区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方志工作协作会议”不就是省级地方志机构之间的互鉴与交流吗?西北五省区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方志工作者,乃至全国的地方志工作者不就是在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吗?
借此机会,我希望全国地方志工作机构及其地方志工作者,进一步深化互鉴与交流,以互鉴谋发展,以交流求创新,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全面推动地方志从一项工作向一项事业转型,实现到2020年省省有志、市市有志、县县有志,以这种伟大的文化创举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志”礼。
祝愿本届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导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