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 全文
  • 标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志苑 > 诗歌散文
广饶县教育志赋
2021-07-09【打印】

   六编纵横捭阖,图文并茂;四十八章追根溯源,渔经树典;二百六十七节纲目清晰,博今通古;鸿篇巨制,再现三千年古乐安波澜壮阔历史长卷。五类教育统筹,协调推进;四十六处特色学校,博采众长;一百一十一所儿童乐园,朝气蓬勃;如椽之笔,谱写全方位今广饶跨越发展辉煌新篇。

  齐风泱泱,济水汤汤;商周渔盐,清河舟楫;秦皇立邑,汉武躬耕。傅家[1]开颅术,孙氏著兵书。经学教育,欧阳[2]学派八博士;带经而锄,倪宽[3]修订《太初历》。孙炎[4]大儒,尔雅反切释音义;任昉[5]藏书,厚德流芳千里驹;董淳[6]探花,名雅贤孝望桑梓;李祁[7]决狱,清廉明察散家资。武事文备,骁勇忠烈,綦氏一族[8];著作等身,节义文萃,李家满门[9]。汉蒙融合,兴学布教,互补民俗;明清尊礼,崇儒尚贤,七修史志[10];民国变革,官学始盛设县中;抗日星火,舍生忘死捍《宣言》[11]

  建国伊始,百废待兴,广饶教育,旗帜引领。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可记可述之事不绝,可歌可泣之人载途。拳拳前贤不忘初心,情系教育;届届硕儒勇担使命,育化俊彦。扫盲两基满载硕果,普九两免勇夺先声。课程改革汹涌澎湃,素质教育葳蕤生辉。七十年间,喜看佳木成林;五十万众,擘画万象新篇。腾蛟起凤,五院士科研攻关,廿二将军保家卫国,二十四高校领导桃李满园;蟾宫折桂,百骄子清华北大,千余学霸名校扬帆,数万名应用人才学行致远。

  砥砺前进,展望未来。立德树人,强魄铸魂。因材施教,五育并举。学前教育,普惠百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创造优质品牌;职业教育,培养特色人才;高等教育,奠定发展基础。创新办学模式,强化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训,构筑人才高地;普及数字校园,共享智能发展。党政军民,携手助力家乡教育;教职员工,同心培养社会栋梁。

  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明兴庠之规律,瞻序学之发展。戊戌桂月,志启笔端;广征博咨,躬自磋撰;九易其稿,三度暑寒;付梓之际,感慨万千。树蕙滋兰;鼎盛乐安。从教四十,藏书著述垂青史;愈老弥坚,躬身笃行筑杏坛!

 

  焦爱富   

  二〇二一年六月九日

 

  注释

  [1]傅家:广饶县傅家遗址中,一墓主颅骨的右侧顶骨后部有一圆洞,周围有明显刮削痕迹和骨组织修复迹象,被考古界认定“中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开颅手术成功的实例”。

  [2]欧阳:这里指欧阳生,名容,字和伯,西汉千乘郡(今广饶)人,经学大家,《今文尚书》欧阳学派的创始人。自其传授《尚书》到其八世孙欧阳歙,近200年时间,八世为博士,史称“欧阳八博士”。

  [3]倪宽:西汉千乘郡(今广饶)人,官至御史大夫,著名的政治家、经学家和水利专家。读书用功,带经而锄。曾开凿“六辅渠”,劝课农耕,封御史大夫随侍奉禅,与司马迁等人共同修订了《太初历》。

  [4]孙炎:三国魏青州乐安(今广饶)人,名闻一时的经学大儒,著有《尔雅音义》一书,此书被认定为首创“反切法”,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此役的专著。

  [5]任昉:字彦升,乐安(今广饶)人,南朝著名文学家,酷爱藏书,为官清廉重德行,人称“千里驹”。

  [6]董淳:五代后周广顺二年,以优异成绩获壬子科进士第三名。

  [7]李祁:宋代朝奉郎、上轻车都尉李祁,系唐英国公李勣之十代孙。为官清廉,判冤决狱明察秋毫,不存俸禄,不为子孙留置闲钱。

  [8]綦氏族:綦公直,字世美,乐安(今广饶)綦许村人,元初著名将领。平叛军,重德行,所到之处,深受百姓爱戴,被元世祖封辅国上将军、都元帅等职。綦公直自己戎马一生,妻子、儿子也随军作战,立下赫赫战功。

  [9]李家门:明末乐安(今广饶)李家桥村的李氏以出文人著称,其中最有名的是李中行、李焕章父子,被誉为“节义文章萃于一门”,李氏家族成为远近闻名的书香家庭。

  [10]七修史志:广饶(乐安)县志始于明代纂修,至清代共七次。明成化十五年至成化十九年间,知县沈清主编《乐安县志》(已失传);嘉靖二十五年知县王本固主修续修《乐安县志》(已失传);万历三十一年知县孟楠复修《乐安县志》。清康熙六年知县欧阳焯《重修乐安县志》;雍正十一年知县李方膺主修《乐安县志》;光绪初年优贡宋兰芳主修《乐安县志》(已失传);光绪十年景可辅、曲龙章、王永贞主修《乐安县志》(已失传) 。

  [11]《宣言》:即《共产党宣言》首译本。1926年,由共产党员刘雨辉从济南带回,赠与家乡广饶县大王镇中共刘集村党支部书记刘良才。刘良才如获至宝,经常与支部成员一同研习。为保护《宣言》,用棉被掩住窗户,让妻子外面望风。刘良才调任潍县时,托给党支部委员刘考文。后刘考文被捕,刘良才就义,《宣言》的下落成了谜。后来才知道,刘考文被捕前交予了党员刘世厚。刘世厚把书仔细包裹,藏在炕洞中、躲在粮囤下、掖在墙眼里。日寇烧毁刘集村时,他冒着生命危险从村外返回火场,避开敌人,将屋山墙中的首译本安全带出。

  (作者系广饶县人民政府督导室办公室主任,《广饶县教育志》主编)

COPYRIGHT © WWW.DIFANGZHI.CN

京ICP备08002157号-7 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国家方志馆)主办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2号

方志中国微信

TOP

导航展开